孩子不會交朋友比考試不及格更糟糕。市教科院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專職輔導教師陳敏麗告訴家長,與同伴交往,對孩子的個性、情緒情感、
智力能力的發(fā)展都有重要作用。
昨日下午2時至4時,晨報與市教科院聯(lián)辦的“家長熱線”第5 8期開通,多名家長來電就“如何教孩子廣交良友”這一話題進行了交流。一位父親焦急地說,孩子整個國慶長假都在家看
電視,不愿出去跟伙伴們玩;一位母親則對孩子交友不加選擇感到擔憂。
本期值守專家陳敏麗認為,家長培養(yǎng)孩子與人交往有三大原則:首先,孩子要善于和不同人交往,尊重他人,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;其次,善于發(fā)現(xiàn)別人的優(yōu)點,能欣賞他人,交往中互相學習是人生的必修課;最后,君子和而不同,尊重別人、善解人意不等于失去自己的個性和優(yōu)點,孩子最好在保持獨立見解時仍與別人友好相處。
陳敏麗指出,一些家長過分關注學業(yè),忽視培養(yǎng)孩子與同伴交往的能力,實在不足取。沒有朋友的孩子容易性格孤僻甚至自閉,不僅學習會受影響,將來生活自立都成問題。家長應在早期(幼兒園和小學)培養(yǎng)孩子的交往能力,從生活的點滴小事中發(fā)現(xiàn)機會,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擇友觀。
■來電選登
孩子交友不加選擇
蔣女士:兒子讀高一,小學和初中交了不少朋友,但多數對他沒益處,整日和一幫貪玩的孩子閑逛導致他成績下降,于是我把他送到縣城住讀,半月回家一次。怎樣讓他交到對他有益的朋友?
陳敏麗:孩子的辨別判斷能力有限,家長必須對孩子交友進行適當監(jiān)控,不能放任不管,特別是在低齡段擇友觀形成時期。監(jiān)控不是限制和干預孩子交友,而是引導他交什么樣的朋友,最好在平時生活中找機會,不經意中流露出你的觀點,不要嘮叨,而是反復變換角度向他傳達你的意思。
對兒子的朋友不了解
李女士:兒子讀初三,以前的玩伴我都認識,還比較可靠,但最近他在動漫展上認識了一幫其他學校的學生,因為都愛好動漫,那些學生常約他出去玩。我很擔心,問兒子那些孩子都什么樣,他們在一起玩什么?孩子都不告訴我,我該怎么辦?
陳敏麗:孩子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是好事,不過家長的擔心也不是多余的。建議家長先跟孩子建立共同話題,比如你也可試著了解動漫。其次,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朋友,比如利用孩子生日或節(jié)日,開個party邀請他的朋友來家里做客,從而增進了解。家長一味盤問或側面打聽,只會招來孩子反感,孩子會認為父母是不信任他
還沒有人評論哦,趕緊搶一個沙發(fā)吧!